查看原文
其他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74)】岭脚村:“后进村”的“蜕变”路径

黄山日报
2024-08-28

— 岭脚村 —

“后进村”的“蜕变”路径

黄山市叫岭脚的村子较多,此岭脚村位于休宁县榆村乡,地处休宁县东南部,东与白际乡接壤,南与源芳乡相邻,西与郑湾村相连,北与歙县石门乡岭后村交界。全村12个村民小组1613人,四面环山,是典型的山区村。近年来,该村通过实施党建+脱贫攻坚、党建+乡村旅游、党建+生态文明建设等举措,岭脚村从默默无闻无名小村到如今的远近闻名乡村旅游村。






01

从“四多”到“三好”


曾经,岭脚村有“四多”:垃圾多,脏乱差严重,地面、河道垃圾随处都是;旱厕多,人未进村,就能闻到臭气;电鱼多,河道秩序无人管;赌博多,麻将厅到处都是。



近年来,该村抓党建促整治,大力推进村庄整治,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实施“五清一改”,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倡导文明新风,把日常行为纳入村规民约管理,制定村规民约“红黄榜”,将所有农户房前屋后室内环境卫生纳入考评,对分数高的挂红旗,对排名低的挂黄旗,张榜公布,此举很有教化作用,村民的荣誉感和文明意识得到提升。此外,还成立乡贤工作室,发挥“中国好人”、“道德模范”、“五老”人员的榜样作用。开展“孝敬之星”、“贤惠之星”评选活动,弘扬良好风尚,推动提高了乡村治理水平。



现如今,道路干净了、河水清澈了、没人电鱼了、打牌赌博的少了,孝老爱幼的多了,讲文明见行动的人越来越多,实现了“后进村”的“蜕变”。


乡村振兴 黄山探索





02

“白水口”带动乡村游


岭脚村距中心城区只有16公里,山清水秀,生态绝佳,是徽开古道的起点,堪称屯溪的“后花园”。近年来,该村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突破口,先后投入扶贫等资金500多万元,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入股分红公司运营模式,打造白水口雾里人家景区。通过宣传推介,名气日隆,每到周末和节假日,游客纷至,成为黄山市民户外休闲的网红打卡地之一。


“白水口通过多年打造和经营,成了集户外徒步、餐饮住宿、烧烤咖啡及团建活动于一体的综合休闲体验区,初步实现了先聚集人流量,然后实现流量变现的目标。”白水口景区负责人汪建国说道。


为拉长游客逗留时间,提升白水口景区旅游品质,今年该村又开发了青龙过溪景点,为岭脚村的乡村旅游注入了新动力。



“这几年,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村民得到不小的实惠,不仅村民农产品好卖了,还促进了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增加,光白水口入股分红去年就有13.26 万元。”村党总支书记程丰收介绍说,通过一系列扶贫政策落实、乡村旅游带动, 2020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7.26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 万元。



乡村振兴 黄山探索





03

红薯粉丝助增收


10月19日,岭脚村一农户家门口,村民汪六囡正在淘制红薯粉,为接下来打制粉丝作准备。如今,像汪六囡这样淘红薯粉、打粉丝的农户越来越多。


近年来,随着岭脚乡村旅游的兴起,游人越来越多,粉丝等农特产品备受城里人青睐。为此,该村利用当地丰富的红薯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红薯粉丝产业,通过品牌塑造、电商销售、直播带货等方式,使红薯粉丝走出乡村,销往各地,助农增收。“今年红薯丰收,全村产量接近30万斤。村民的收入较往年会增加。”程丰收介绍。



同时,榆村乡还积极举办山货节、榆村粉丝节,助推岭脚红薯粉丝及农特产品走出山外。“中国好人”程彩玲还接手村电商中心,发挥“好人”人脉广的优势,累计为全村销售农特产品近200余万元,在脱贫攻坚、助农增收上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0月19日,程彩玲专程赶到竹棵组,实地拍摄村民们割藤、采挖、收集、运送红薯的实景并制成抖音,把挖红薯的丰收喜悦分享给微信朋友圈,引发广泛关注。



“用直播方式是想通过新技术让群友们知道山里的红薯完全是原生态自然生长的、无污染的农产品。接下来我还准备把村民加工红薯粉、粉丝的过程给实录下来,通过直播抖音把农家粉丝等更多土特产品介绍给客人,帮助村民增加收入,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程彩玲说。



乡村振兴 黄山探索





瓜子铺语录

徽州的乡村看似差别不大,其实各有各的特质。这些特质就是乡村振兴过程当中的个性和价值。岭脚村依托距离屯溪近、交通便利、生态优美、红薯粉丝品质好等特色,聚焦亮点,重点打造,融合发展一产二产和三产,初步探索出本村乡村振兴的路径。



题字:姬臣

策划:瓜子铺工作室

文字:叶天寿

图视:叶天寿 程彩玲

制作: 程瀚星

图文征集: 1172522531@qq.com

联系方式: 18055959822(微信同步)


联 系 我 们


值班编辑:胡晓苗 责任编辑:程向阳
二审:徐海生 终审:项其敏

推荐阅读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73)】西递村:桃花源里谱新篇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72)】九砂:渔民上岸新光景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71)】樵山村:“穷山村”的变迁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70)】宏村:全域旅游的“模范生”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69)】呈坎村:白墙青瓦里的古村记忆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68)】陈霞村:生产方式“悄悄”变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67)】兖溪:乡村治理有道道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66)】坤沙:家家户户有徽匠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65)】篁墩:把“根”留住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64)】千年蜀源:乡村旅游开新花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63)】古黟山水:乡村让生活更美好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62)】吾心安处是里庄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61)】梨白花红“兴村”之道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60)】花桥:祁红故里又一村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59)】隆阜:东原故里景色新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58)】新江村: 屯溪人的菜篮子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57)】槐塘:黄山的“欧洲村”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56)】长丰破浪会有时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55)】“四色”碣石,五彩乡村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54)】五丰:五城的“江心洲”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53)】万二突围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52)】箬岭:一步千年 历久弥新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51)】木梨硔:天空之村的华丽蜕变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49)】茶儿垅村: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48)】黄山茶:品质提升解难题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47)】崇山:万山最美映山红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46)】江村:“新六尺巷”故事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45)】官川:何时“活”起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黄山日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